松德精神科診所 林耿立醫師的心情文章

台北精神科與身心科健保診所 心理諮商
Home » Posts tagged '憂鬱症'

如何給予憂鬱症患者情感支持?

五月 1st, 2017 Posted in Blogs, 憂鬱症 Tags: ,

治療憂鬱症通常會從三個方面進行:患者休養、生理治療、心理治療,生理治療包含藥物、斷眠療法、高照度光療法等各種方式,在一般認知中,會將生理及心理治療歸於專業醫師,但事實上,憂鬱症的治療往往需要環境的配合,所以要求患者休養才會成為憂鬱症的第一步,而心理治療除了醫師提供協助之外,情感支持也能給予憂鬱症患者很大的幫助。

然而一般人在情感支持的認知上,往往有正確的出發點,但支持方式卻有偏差,例如常有人認為「因為他有憂鬱症,所以我必須多忍著點,別罵他」,採取忍耐的態度面對憂鬱症,這樣的態度不僅對患者沒有幫助,對照護者而言也帶來強烈的壓力,臨床上經常可見照護者由於長時間忍耐、最後反而必須來接受治療的案例,如果有這樣的情形,通常會建議不是患者個人接受心理諮商治療,而是由患者、照護者,甚至一起居住的家人,一起接受團體治療或家庭治療,才能給予患者健全的環境休養、重建健全的心理環境。

之前提到的「產後憂鬱症」,其實就是需要進行家庭治療最好的例子,由於新手父親的產後憂鬱經常是伴隨在產後母親的憂鬱症之後,因此在同一個時間點下,雙方都處於需要被照顧的狀態,可想而知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家庭無法建立適當的環境給予患者休養,同時間還有新生兒需要被照顧,讓壓力更被加強。

「情感支持」並不是要求照護者以同情心給予「忍耐」,而是透過「支持患者,產生共感」來給予患者所需要的環境,例如在婚姻關係中,面對憂鬱症的配偶時,應盡量了解「產生憂鬱的原因」,藉此「共感」「如此確實會導致憂鬱」,才能從配偶的角度去感受環境所給予的刺激,否定患者的情緒反應往往會導致症狀加重,因為憂鬱症患者往往對自己缺乏自信、具有強烈的無價值感或強烈罪惡感,此時再接收到否定句式,例如:「你為什麼一直鑽牛角尖」、「為什麼不想開一點」、「我不是說過了嗎」,自然會再次覺得自己做錯了、是不好的,不妨試試改說「我了解你難過,你先沉澱一下,我會等你」,如此不僅讓患者感到被理解,也同時解除雙方僵持的壓力,讓情感支持不成為家庭照護者的隱憂。

 

資訊補充:

  1. 一般抗憂鬱藥物需至少服用兩週,才會出現效果,因此應盡早接受治療,避免情況惡化,同時即便症狀改善了,仍需持續服藥四到六個月,避免症狀再發。由於每個人的病情及用藥情況不一,建議應密切與醫生配合。另外在北歐高緯度地區,由於入冬後缺乏陽光照射,因此憂鬱症患者大增,此時往往提供高照度光療法就能有很好的成效。
  2. 憂鬱症心理療法包含個別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生理回饋治療、職能治療、家庭治療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醫師將依患者個別情況而選擇不同的療法,請遵照醫師建議配合療程,才能有最佳的治療效果。

 

(文:松德精神科診所醫療團隊)

就怕「一打一」:淺談新手爸爸的「產後憂鬱」

前幾天一則新聞提到,新手爸爸不慎將兩個月的兒子打到顱內出血、多處瘀傷,經警方的調查,發現是爸爸被孩子吵醒以後,不知道怎麼哄騙哭鬧不止的孩子,導致情緒失控。許多網友怒罵不止,認定這名男子有暴力傾向,新聞也不斷強調「經濟不佳」、「年紀輕」等壓力因素,試圖給予這個事件一個合理可循的解答。

事實上早在多年前,美國醫療文獻研究就提出,原本發生在產後婦女身上的「產後憂鬱症」,在「新手爸爸」身上發生的機率超乎預期。產後憂鬱症是由於產後婦女賀爾蒙分泌的劇烈變化,加上心理上對於角色變化的不適應等等,導致產生憂鬱或抑鬱症狀,從成因看來,同樣在孩子出生後產生角色變化的父親,當然也有機會出現心理因素的產後憂鬱症,東維吉尼亞醫學院(EVMS)曾分析過來自16個國家、28004個家庭的資料,發現有10%-25%的新手爸爸有產後憂鬱的症狀,通常是在新生兒出生後的幾週之後才開始出現,並伴隨著伴侶的產後憂鬱症一起發作,因此在預防或治療產後憂鬱時,必須整個家庭一起進行,而非只有關注媽媽的心理狀態。

不善育兒是主因,經濟問題只是隱憂

由於傳統上對父親角色的期待與母親不同,許多新手爸爸在新生兒誕生時,並未做好育兒的準備,無法預期新生幼兒的需求表達與處理方式,導致當媽媽外出、必須獨自面對新生兒時,「一打一」的情況讓壓力瞬間飆升,一旦遇到觸發條件,就可能導致情緒失控。

另一種情況是,在育兒的過程中,由於父母雙方的認知不同,或是由母親擔任主要照護者,即使父親願意幫忙,也經常被認定為照護方式「錯誤」、「拖延」、「不用心」,導致挫敗經驗累積,一旦遇到必須單獨照護幼兒時,更不知該如何處理問題,新生兒哭鬧往往成為壓力的爆發點。

 

雙方溝通、共同學習育兒才能解決問題

一般男性在新生兒出生後幾天內就回到職場,工作及下班後共同育兒的時間,其實與女性在育兒期間24小時無休的情況是相同的,在照護上的壓力也理應共同承擔,以理解取代指責,新手爸爸應主動學習並協助新生兒的照護,而媽媽也應相信伴侶有足夠能力處理,讓育兒成為雙方共同的經驗,溝通雙方理念,才能有效處理初期養育造成的壓力。

共同承擔不是一起吃苦,必要時務必尋求專業協助

產後憂鬱症的時間越短越好,除了透過學習理解、適時紓壓等預防措施之外,及時治療和防止惡化也十分重要,父母雙方的情感支持固然可以減少情緒上的不適,一旦發現伴侶出現明顯抑鬱的症狀,就應盡快諮詢心理醫生的意見,必要時可使用藥物輔助,包括抗抑鬱劑、鎮靜劑、安眠藥等,用來改變腦部神經化學物質的不平衡。(以上藥物需在醫護人員嚴格指導下服用)

(文:松德精神科診所/2017.04.28)

憂鬱症的治療-抗憂鬱劑及心理治療

憂鬱症是需要治療的疾病。一般而言,若未經治療的憂鬱症狀,會持續半年至一年之久,也有慢性化的可能,因此積極的就醫治療是恢復健康的不二法門。目前憂鬱症的治療方式主要有二:抗憂鬱劑及心理治療。

(一) 抗憂鬱劑:

現代的抗憂鬱劑發展快速,已較以前的抗憂鬱劑副作用少,安全性高。而在療效的部分,則可同時幫助憂鬱症狀的解除及預防後續的復發,且效果顯著。

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統計,約50% -75 %憂鬱症的病人對抗鬱劑有好的反應。但需特別注意的是,抗憂鬱劑雖然很有效,但也並非魔棒一揮即能帶走你的憂鬱症。使用藥物改善你的心情是需要一點時間的。

在起初的幾天,藥物的主要作用在於幫助睡眠、改善胃口及保持心情鎮靜,有時也許會讓人覺得很虛弱疲倦。約規則服藥3-4週才見成效,約在1至2週後,鎮靜作用會轉而有助於增加敏銳度與提振精神。

藥物約需 8週左右才會達到最好的效果,之後建議再服六個月。所以接受藥物治療不應期望很迅速的感受到藥物的效果。

一般我們在臨床上看到抗憂鬱劑反應不佳的情況,常是由於未按醫師指示服用足夠劑量或治療時間太短所致。因此,務必耐心服藥切忌操之過急。

另外,為了防範未來症狀的復發,即使已覺得自己的症狀緩解時,亦不可驟然停止就醫及服藥,務必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

除了發作頻率高或憂鬱症狀出現時有嚴重自殺意念或明顯的功能障礙者外,大部分的人不需終身服用抗憂鬱劑。而且抗憂鬱劑不會成癮不必擔心。

前抗憂鬱劑的種類繁多,在此建議使用抗鬱劑的民眾,不妨記住自己服用的藥名,好方便和醫師清楚溝通服藥的方式及副作用的可能狀況以及應對方法,一方面可以清楚自己狀況,同時也能維持規則服藥以達到療效。

(二) 心理治療:

目前心理治療的派別不少,而在憂鬱症的治療部分,向大家介紹下列三個有效的心理治療取向:

(1)認知行為治療:

憂鬱症患者常有自責、無助、無望等負面想法,而這些負面想法使得患者情緒更形低落,造成惡性循環。因此,認知行為治療的主要目標就在協助病患能自我覺察其負面思考,並能發展出其他可能的正向、有彈性的想法,並可在治療中練習新的認知後之行為反應。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反覆的練習,來掌握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想法、情緒和行為反應,進而達到享受人生的目標。

(2)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

憂鬱症患者常因其人格特質而在面對外界環境變動時倍感壓力使情緒陷入低潮。因此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的目標不止於改善憂鬱症狀,更著重於整個人格結構的改善,以提高病患在人際互動中的信任感、親密感和應付能力;並增進病患忍受情緒變化的能力。藉著探討過去經驗對自己目前的影響來促進自我覺察及調適,達到改善憂鬱症狀及防範復發的目標。

(3)人際取向的心理治療:

憂鬱症患者常因人際衝突而痛苦不已。而人際取向的心理治療正是藉由探討適應不良的人際關係,來學習社交技巧,增進溝通能力。經由這樣的治療,可以減少人際互動不良產生之壓力,並避免憂鬱症狀引發的人際障礙。

以上文章引自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

林醫師的分享:

這篇文章出於台北市心衛中心,林醫師認為是相當簡單易懂,卻也將許多重要觀念或迷思都做了清楚說明,值得推薦給部落格的讀者了解!

特別在藥物方面,或許有許多人對於精神科藥物還存有許多似是而非的錯誤觀念,其實由於醫療技術一直在進步,精神疾病的藥物也有了許多的改良,醫師也會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狀況而選擇最適合的藥物,希望可以藉由這樣的說明,減輕大家的疑惑與擔心。

另外,目前診所所採取的治療方法也如同上面所提到,以藥物及心理治療為主。而在心理治療中,目前坊間的確有許多機構採取不同學派進行治療,而林醫師個人較認同且採用的便是認知行為治療人際取向心理治療,因為自心理治療開始發展以來,已經有許多不同的改變。而這兩個治療取向是目前認為較符合現代人的問題解決需求,不僅在國內外有較多的學術實證支持,林醫師從病人回饋中也發現的確相當具有幫助。也推薦給大家認識!

重視職場健康,避免自殺危機

 

 

 

心理健康是現代人共同的課題。每個人都會因為家庭、工作、人際關係及其他生活中的困境或挫折而產生心理壓力。但是許多人因為無法妥善處理情緒困擾及壓力調適,不但影響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會影響週遭的家人朋友。

像是大環境瞬息萬變,所面臨的挑戰與危機層出不窮,隨著企業的競爭力提升,員工於職場壓力之下,便漸漸的浮現很多問題。而因為員工在組織的態度與行為上具有關鍵的影響力,所以員工所面臨的困擾與問題,經營管理者絕對不能小覷。

在工作上,除了薪資多寡、升遷之外,因工作與生活所產生許多的困境和問題,企業主若能提供某種程度上的協助,讓員工得無任何牽掛,全心全力投入企業生產活動,藉由個人的提昇績效,才能進一步提高生產力與組織團隊的高績效

最近報章上有一連串的自殺新聞,包括著名的台商企業、警察人員等,但其實公佈在報紙、新聞上的消息,僅是自殺問題的冰山一角。我們僅能看到已經呈現在表面上的自殺死亡者及自殺企圖者,而具有自殺念頭的人,雖然我們無法看到,其數量卻比我們肉眼所見的數量更大!

以最近的台商公司連續跳樓事件來說,我們都知道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目前社會競爭激烈,除了專業外,員工健康也是影響其工作表現的重大因素,但面對沉重的壓力,許多企業在相關資源的取得與運用上並不熟悉。

事實上,國外自許多年前便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許多著名的企業不但願意安排心理健康與壓力調適的相關課程,更在企業內部建立起綿密的關懷系統,讓員工成為最有力的守門員,協助公司有效降低健康風險成本。

據林醫師所知,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曾於2007年舉辦一連串守門人課程,其中為了推廣「人人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之觀念,特別針對各科技園區與大型企業之中高階主管、職護人員、勞工安全與人力資源部門安排訓練講座。講座中除了自殺防治守門人概念外,同時也提供壓力管理的內容,使上課學員於課程實行完畢之後,能將此概念帶回各公司職場,在企業中養成守門人種子,將知識轉換為行動,達成網網相連的功效。

目前也有許多企業重視這項問題,而在內部編制了心理師的職位。但可惜的是,這樣的美意經常因人力不足或保密性的問題而導致成效有限,因此解決之道便是透過外部單位提供支援協助。透過預防性的講座與訓練,以及立即性的對員工個人的問題進行解決,不但可預先降低生產力之損失,使員工得以透過專業的助人服務,獲得職場上更佳的適應,更可讓員工對於公司有向心力,進而擁有旺盛之工作士氣,全心全力留在公司為企業奉獻一己之力,共同為公司達成訂定的目標。依過去經驗來說,執行這樣的員工協助方案,許多公司也獲得不錯的成效。

松德診所本著醫學心理的專業角度,提供量身設計且合乎需求的課程,分享最立即的醫學新知與實務經驗。不但能協助企業建立員工心理健康協助機制等各項措施、資源與管道,更能有效協助員工在生活上、工作上所遭遇的各種問題與困擾,使員工能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工作,促進發展優質人力資源,讓企業組織增進生產競爭力,最終達到勞資和諧雙贏的目標。

如貴單位有任何員工協助方案(EAP)的興趣與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絡

聯絡方式:E-mail:hwclinic.tw@gmail.com

我們將會有專人盡快與您聯繫。

深度心理治療

深度心理治療在歐美國家已經行之有年,很多人都有與心理師固定會談的習慣。治療方式主要是透過在諮商室與專業心理師、身心科醫師的分享與陪伴中,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目前的情況,釐清自己的想法、觀念及價值觀,並建立一個安全且開放的練習情境,讓治療師或醫師協助您處理心中的困擾。

在診間或電話中常常會聽見這樣的疑惑:「醫師,像我這樣的情況也可以做心理治療嗎?」其實心理治療可以協助我們處理許多方面的問題,舉凡情緒方面(憂鬱、焦慮及悲傷)、工作壓力、兩性關係、婚姻家庭、親子關係、個人生涯探索、社區適應困難,甚至家屬心理協助、藥物或物質使用與成癮,以及飲食與體重控制都有幫助。

經常有人好奇心理治療真的有效果嗎?林醫師必須很誠實的說,心理治療的重點在於病患與心理師必須先建立起互信坦承的治療關係,再共同協議出一個雙方都認為可以達成的治療目標。而心理的問題其實就像其他的慢性疾病一般,絕對需要耐心的配合治療,才能達到您所希望的效果。

因此林醫師在此要特別再次不厭其煩的重申,心理治療絕非花錢買時間與人聊天的行為,而是雙方必須投入精神,治療師更需融合許多經驗、素養與訓練的專業技術。

我們身處在醫療資源非常充沛的台灣,我會建議任何身心問題都可以先請醫師評估,若是對於心理治療有任何疑慮或擔心,也都可以尋求醫師的說明與澄清。在與醫師討論過後,如果雙方都同意有轉介心理治療的必要,再請醫師幫忙轉介。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初步開始進行的顧慮,另一方面,也能藉由醫師的評估與說明,了解心理治療的效益何在。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許許多多的難關要面對,而我們的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密不可分,當面臨這些課題的時候,都可以尋求專業人員的陪伴。

NIMH文章(六):認識社交恐懼症

十月 7th, 2009 Posted in NIMH, 焦慮症 Tags: , , , ,

害析前一陣子有報章報導宅男宅女在家久蹲要慎防社交恐懼症上身,什麼是社交恐懼症呢?

社交恐懼症是一個常常被忽略,但其實可能比大家想像中還要廣泛的典型身心疾病。其實害羞內向是很多人都有的個性特質,但社交恐懼卻可能嚴重到影響日常正常作息,為了讓大家更了解這一個身心疾病,希望大家可以耐心讀完文章,一定會讓你對於社交恐懼有更多認識的。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又稱為社交焦慮疾患,指一個人在社交場合中感到非常的焦慮,且在日常的社交活動上具有過度的自我意識。社交恐懼患者對於別人的注視及評論,和從事一些令他們尷尬的事時,會有強烈、持續及長期性的害怕,他們在前幾天甚至前幾週就開始擔心那個可怕的狀況。這樣的恐懼可能會嚴重到干擾工作、成績及日常的生活,使他們在難以交朋友和維持友誼。

即便許多社交恐懼患者都理解自己對於與人相處的害怕是過度且不合理的,但他們仍無法克服。縱使他們成功地面對自己的恐懼和人靠近,通常在事前還是非常焦慮,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強烈的感到不舒服,也會在事後的幾個小時內都擔心自己是如何被評斷的。

社交恐懼可能只限於某個情境(如與人說話、飲食,或在眾人面前寫黑板),也可能遍及許多情況(如廣泛性社交恐懼症),病患幾乎與除了家人外的所有人相處都會感到焦慮。

特徵及症狀

社交恐懼的患者經常會有一些生理症狀出現,包含臉紅、盜汗、顫抖、噁心及說話困難,當這些症狀出現時,社交恐懼症的患者會認為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治療

美國大約有一千五百萬的成人有社交恐懼症,男生與女生的比例相當,通常在兒童時期或青少年初期就開始產生,有部分證據指出與遺傳因素有關。社交恐懼症通常會與其他焦慮症、憂鬱症產生共病,患者如果自行服藥來減低焦慮可能會造成藥物濫用。透過適當的治療,社交恐懼症是可以治癒的,目前正在研究進行改善的新研究,來協助社交恐懼症和其他焦慮疾病患者改善生活,充實生活。

摘自: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中文翻譯:李碧蕙、洪紫瑋

校閱:楊景然醫師

NIMH文章(四):躁鬱症患者能從治療當中獲得什麼?

十月 2nd, 2009 Posted in NIMH, 躁鬱症 Tags: , , ,

躁鬱症目前沒有根治的方法,但可以有效的長期治療,持續的接受治療是最好的控制方法,可以避免重複復發。在躁鬱症支持性系統的研究計畫中,超過一半以上的躁鬱症病患在接受治療之後,康復期可以維持超過一年以上。此項研究所指的康復為患者必須至少維持八週以上的時間,僅出現兩個或更少的躁鬱症症狀。

然而即便在適當治療下,情緒的改變依然會發生。從研究中得知,幾乎有一半的康復者仍會有無法根絕的症狀,這些人經常會在復發後回歸憂鬱的狀態。躁鬱症患者若有其他心理疾病,復發的可能性便會增加。科學家們並不清楚,這些其他疾病或持續性的症狀是如何提高復發的機會。對於部分的人來說,結合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可能有助於預防或延緩復發

如果病患能和醫師緊密配合,開放地討論自己的擔憂與選擇,治療便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每天定期追蹤情緒與症狀的變化,可以幫助醫生估評病患的治療情況,醫生有時候得改變治療計劃,以確保能最有效的控制病情,精神科醫師必須參考這些改變才能調整藥物的種類或劑量。

摘自: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中文翻譯:李碧蕙、洪紫瑋

校閱:楊景然醫師

NIMH文章:(三)躁鬱症的情緒起伏

九月 30th, 2009 Posted in NIMH, 躁鬱症 Tags: , , , , , ,

除了躁期及鬱期之外,躁鬱症會導致一系列的情緒起伏,詳見圖表

 

 

 

 

圖表左側為嚴重憂鬱、中度憂鬱及輕度憂鬱。中度憂鬱可能產生較不極端的症狀,而長期或慢性化的情緒低落則稱為輕鬱症。圖表中間則為正常或平衡的情緒,

圖表右側為輕躁症或嚴重躁症;躁鬱症患者會感受到輕躁的狀況。在輕躁期中,至少持續一個禮拜的時間,患者會有別於典型躁期的精力和活動力增加,但不需要緊急照顧。一個人在躁狂期會感覺良好、有很好的生產力和表現,儘管家人或朋友認為他有類似躁鬱症的情緒起伏,他仍然覺得什麼事都沒問題,然而在沒有適當治療之下,輕躁症的人會發展成為嚴重躁症和憂鬱症。

在混合期裡,症狀包含了激動、睡眠困難、食欲改變及有自殺的想法,人會同時感覺非常難過或絕望,以及精力充沛。

有時,躁症或鬱症的患者會出現精神疾病的症狀,例如幻覺或妄想,這些症狀反應出人的極端情緒起伏,例如躁症患者的精神疾病症狀可能有認為自己非常有名、富有,或有特別的能力;相同地,鬱期的病人可能認為自己一無所有或犯下罪行。因此,有精神疾病症狀的躁鬱症患者有時會被誤診為另一種與幻覺與妄想有關的嚴重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

躁鬱症的人可能會有行為問題,他們可能會酒精或藥物濫用,人際關係出問題,或者學校及工作的表現不佳,一開始並不易辨認為是肇因於心理疾病的問題。

摘自: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中文翻譯:李碧蕙、洪紫瑋

校閱:松德診所身心科 楊景然醫師

NIMH文章:(一)憂鬱症的類型與徵狀

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NIMH﹞特別針對一般大眾整理了一些身心疾病的介紹,內容很簡單易懂,林醫師特別請診所的工作同仁翻譯為中文,經由林醫師的校閱過後,未來會陸續跟各位讀者分享,希望能夠提供大家更多對於身心疾病的認識。

第一則與大家分享的是憂鬱症的類型與徵狀,如果大家在讀過之後,有任何問題都歡迎提出與林醫師討論。

什麼是憂鬱症?

憂鬱症為嚴重醫學疾病,他不僅指一段時間覺得憂鬱或心情不佳而已,而是在幾個禮拜內都覺得沮喪、情緒低落及無助。

憂鬱症的類型

憂鬱症有幾種類型,較常見的是重鬱症和低落性情感疾患(輕鬱症)這兩種。

(1)重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又稱為重度憂鬱症(Major depression),特徵是會合併多種症狀,對工作、睡眠、讀書、飲食與過去喜歡的活動都失去能力,且妨礙正常的生活功能,部分重鬱症患者在一生中可能僅會發作一次,而大部分則會重複發作。

(2)低落性情感疾患(Dysthymic disorder):又稱為輕鬱症,患者的症狀較不嚴重,但發病期會持續兩年或更多的時間。患者不會失去一般的生活能力,但仍然會干擾正常的功能或感覺不舒服,輕鬱症可能在一生中,會發作一次或一次以上的重鬱。

以下有一些不同於典型症狀的憂鬱症,或者僅發生於特定的情況之下,不過並非所有的科學家也都同意這樣的憂鬱症分類:

(3)精神病性憂鬱症(Psychotic depression):有一些精神分裂症會伴隨嚴重憂鬱症,如脫離現實感、幻覺或妄想。

(4)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指新手母親在產後一個月內,被診斷出來的重度憂鬱症,估計約有10~15%的婦女在生產之後出現產後憂鬱症。

(5)季節性憂鬱症(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SAD):在冬天缺乏陽光的情況下會發病,通常在春天及夏天之時,憂鬱的症狀便會消失。季節性憂鬱症可採光照療法,但將近有一半的患者僅做光照療法是沒有效果的;若能使用抗憂鬱的藥物或結合心理治療便可有效處理症狀。

(6)雙極性疾患又稱為躁鬱症,它並不如重鬱症或輕鬱症一般的常見,躁鬱症的特徵在於患者的情緒會不斷在極度亢奮(如狂躁)與極度低落(如憂鬱)中循環改變。

憂鬱症的特徵與症狀

同樣為憂鬱症的人並不會經驗到相同的症狀,而憂鬱症嚴重的程度及頻率、以及持續的時間都會因人而異。症狀包含如下:

*持續的感覺難過、焦慮或空虛。

*感覺絕望或悲觀。

*感覺內疚、沒有價值或無助感。

*煩躁不安。

*對於原本喜歡的事情失去興趣,包含性。

*疲勞且失去精力。

*對於專注力、記憶力以及做決定都有困難。

*失眠、清晨易醒或過度睡眠。

*暴食或沒有食慾。

*有自殺的想法或企圖自殺。

*接受治療也無法痊癒,仍會持續性疼痛、頭痛、抽搐或消化不良。

摘自: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中文翻譯:洪紫瑋

正視男性更年期,邁向人生下一個高峰

五月 15th, 2009 Posted in 憂鬱症 Tags: ,

男性也有更年期嗎?

答案是YES!其實一般民眾對於「女性更年期症候群」較為熟悉,對於「男性更年期」則相對陌生,這是因為男性並不像女性可以藉由月經停止來預測更年期的到來,而是需要藉著一些身心變化的評估,以及配合血液中睪固酮(男性荷爾蒙)的濃度檢查才能確定。

男性更年期何時開始?持續多久?

一般男性在50歲左右,隨著年齡的增加,男性荷爾蒙的量也會隨著逐漸降低,使得生理和心理出現相應的變化,大約有30%的40至70歲的男性會出現類似女性更年期的部分不適症狀。 Ream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