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德精神科診所 林耿立醫師的心情文章

台北精神科與身心科健保診所 心理諮商
Home » 網誌分頁 19

遷址公告

二月 12th, 2012 Posted in Blogs

新診所的地址在松德路108號  7-11對面

同時    02-2729-0336       這支電話已經停用

請改撥 87894477

謝謝您

松德引進自律神經檢查儀器

十一月 28th, 2011 Posted in 強迫症, 恐慌症, 憂鬱症, 自律神經失調

松德引進自律神經檢查儀器

松德精神科診所工業研究院簽訂合作研究計畫,研究憂鬱症以及焦慮症恐慌症強迫症在生理訊號腦科學上的變異。因此引進Thought Technology®加拿大進口專門生產心理學暨腦神科學的電腦資訊分析儀器大廠HRV心律變異儀器(醫學名詞為生理回饋儀器bio feedback)(俗稱自律神經儀),期待將來能在醫學上廣泛應用。

註: 松德精神科診所的注意力分析儀器CPT(用在診斷腦傷,注意力不足,衝動與過動分析)也是這家廠商。

關於失眠的種種疑問

十月 31st, 2011 Posted in 失眠, 憂鬱症, 焦慮症

有失眠煩惱的你,想必已經在網路上瀏覽過關於失眠的種種文章。或許你已經詢問過醫師的意見,或許正在使用助眠藥物,也或許已經嘗試過成千上百種大家都說有效的助眠方法。但有時還是會想舉手發問,到底自己的失眠問題,可以怎麼解決?

林醫師整理了一些演講或門診時常常被提到的睡眠相關問題,跟大家分享,希望可以提供給你一些方向。 

Q:我吃安眠藥只能睡兩三個小時,常常天還沒亮就醒來,我應該換長效的藥物嗎?

林醫師說:

失眠可能有難以入睡、睡眠中斷、或是睡眠品質低落等不同的表現。通常短效的安眠藥可以幫助誘導睡眠,但若是合併有睡眠中斷的問題,可能必須視情況調整藥物。長效的藥物種類很多,可以跟醫師討論最適合你的藥物。

Q:如果出差時忘記攜帶安眠藥,沒有處方籤又無法在當地取得藥物,我該怎麼辦?

林醫師說:

通常出差只有幾天,如果真的忘記攜帶安眠藥,可以先利用一些放鬆技巧跟改善睡眠衛生的方式幫助自己入睡。真的太焦慮而睡不著,就當作一定會失眠,不要強迫自己入睡,反而有時候會有些幫助。

Q:喝熱牛奶跟泡熱水澡真的會有效嗎?我怎麼覺得越泡越有精神?

林醫師說:

喝熱牛奶跟熱水澡的最終目的都是幫助放鬆,但效果可能因人而異,如果不適合你,可以再嘗試其他讓自己放鬆的方式。

Q:我有固定長期運動的習慣,可是晚上怎麼還是無法入眠呢?

林醫師說:

規律的運動可以促進睡眠健康,但要盡量避免夜間的劇烈運動。如果要從事活動量大的激烈運動,建議盡量在白天進行。因為大量的運動會刺激大腦的活動,反而不容易入睡。

Q:我可以靠喝酒幫助睡眠嗎?

林醫師說:

酒精的短期作用雖然會讓人昏昏欲睡,但因為它作用的機轉太複雜,長期來說很容易影響腦部的正常運作,反而影響睡眠作息。況且你一定聽過酒精成癮這個名詞,如果你會擔心成癮問題,就更要避免使用酒精幫助睡眠。

Q:我吃安眠藥很有效,但是早上起床會昏昏沉沉,起床後煮了咖啡還會忘記關咖啡機就出門,但不吃藥又睡不著,我該怎麼辦?

林醫師說:

如果早上起床會昏沉,表示你的藥物需要做一些調整,可能是藥物劑量可以減低,或是需要換另一種作用時間短一些的藥物。請再跟你的身心科醫師討論。

Q:我的工作常常必須晚上要跟國外開會,開完會也差不多該就寢,但腦袋裡常常一直在想剛剛的會議跟明天的工作,停都停不下來,我該怎麼辦?

林醫師說:

就寢前兩個小時盡量不要做太耗費腦力的工作,因為腦袋並不是電腦,沒有開關,可以啪一聲就關機。大家一定很有經驗,睡前腦袋裡常常會把今天發生過的事情、晚上跟朋友的對話、剛剛看的電視節目畫面像跑馬燈一樣的繞過一遍。常常因為這樣而延長了入睡需要的時間。

如果真的因為睡前無法避免的工作,你可以多練習一些睡前的放鬆技巧如緩慢身長的呼吸、全身先用力繃緊再慢慢放鬆,練習讓自己的腦袋清空身體也放輕鬆,可以幫助入睡。

Q:我周末可以補眠,就算失眠好像也沒那麼緊張,那麼周末是不是可以不必吃藥呢?會不會影響我的作息,反而周一之後更容易睡不著?

林醫師說:

很多人是因為工作壓力對睡眠有預期性的焦慮,所以到了周末往往失眠的問題就不見了(特別是禮拜五、六晚上)。如果你在這兩天不吃藥也不會有失眠狀況,就可以跟醫師討論,減低藥量或是不使用藥物助眠。但也要注意周末還是要維持相似的作息,否則睡眠的生理時鐘被打亂了就得不償失囉!

飲食疾患

七月 20th, 2011 Posted in NIMH, 強迫症
何謂飲食疾患?

飲食疾患的特徵就是在飲食行為上是極端的。表示目前此人正經歷到極端的飲食行為,例如:極端減少食物的攝取或極端暴飲暴食。或者,正經歷到極度情感痛苦或過度關注自己的體重或體形。

飲食疾患的類型
一、心因性厭食症

心因性厭食症的特徵是消瘦,他們會持續努力不懈的追求如何讓自己更瘦,不願意維持正常或健康的體重,扭曲的身體形象和強烈的害怕體重增加,女孩和婦女出現停經的現象,和極度不正常的飲食行為。心因性厭食症的患症,有些會藉著節食或過度的運動去降低體重、有些會藉著自我誘導的嘔吐去降低體重或濫用瀉藥、利尿劑或灌腸去降低體重。
心因性厭食症的患者中,有很多人即使已經極度飢餓或明顯的營養不良了,他們卻仍然認為自己的體重過重。在飲食、食物和控制體重上變得走火入魔。心因性厭食症的患者的典型症狀就是會反覆的量體重,小心翼翼的把食物分成多份,且只吃極少量的某些食物。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心因性厭食症的患症透過治療後可以恢復健康。有一些人完全康復,但有些人仍然會再次復發。還有一些人除了慢性厭食症外,他們的身體與疾病纏鬥多年後,健康逐漸惡化。
根據一些研究,心因性厭食症死亡的可能性比一般正常健康的人多出十倍以上。導致死亡最常見的併發症是心臟驟停,電解質及液體失衡。也可能導致自殺。許多厭食症的患者,也同時擁有精神和身體疾病,包括憂鬱、焦慮、強迫行為、濫用藥物和心血管和神經系統併發症,和身體發育受損。

其他症狀可能會隨著時間而發生,其中包括:

[bulletlist]

  • 骨頭薄化 (骨質疏鬆)
  • 頭髮和指甲脆裂
  • 皮膚乾燥和暗黃
  • 身體長出細微的毛髮(例如,胎毛)
  • 輕度貧血,肌肉無力
  • 嚴重便秘
  • 低血壓,呼吸和脈搏變慢
  • 體溫下降,患者隨時感到寒冷
  • 嗜睡

[/bulletlist]

心因性厭食症的治療包括三個部分:

[itemlist]

  1. 恢復健康的體重。
  2. 治療引起飲食疾患的心理問題。
  3. 減少或消除導致飲食失調的行為或想法,防止復發。

[/itemlist]

一些研究支持,使用藥物,如抗鬱劑,抗精神病藥或情緒穩定劑,可以有效的治療厭食症患者,幫助他們消除和厭食症並存的情緒和焦慮的症狀。最近研究中提到,抗鬱劑可能無法有效地防止一些厭食症患者的復發。此外,沒有藥物已經證明可以在是第一時間就有效的幫助厭食症患者恢復健康的體重。總而言之,目前還不清楚是否有藥物或何種藥物可以幫助患者克服厭食,但關於此方面,仍有許多研究正在進行中。
不同形式的心理治療,包括個人,團體和家庭治療,可以幫助患者去處理導致心理疾病發病的根源。一些研究支持,以家庭為基礎的心理治療,父母擔起撫育痛苦的青少年的責任可以有效幫助厭食症孩子增加體重和改善飲食習慣和情緒。從家庭治療的案例研究和臨床試驗中看見該治療方式對年輕人的飲食疾患和非慢性患者的治療是有效的。
研究也指出,藥物治療和支持性心理治療並行的治療方式對厭食症患者來說,比只有心理治療有效。但對治療的有效性取決於當事人的參與程度和狀況。遺憾的是,沒有特定的心理治療法對成人的厭食症治療具一貫的有效性。然而,新的治療法和預防方式看起來是有希望的。一項研究顯示,網路上的介入治療可能有效的幫助正處於飲食失調初期的患者。

二、心因性暴食症

心因性暴食症的特徵是反覆且頻繁的攝取異常大量的食物(如暴飲暴食),和感覺對攝食行為缺乏自我控制。暴食症的患者會在暴食後出現補償行為,例如,清除行為(如嘔吐,過度使用瀉藥或利尿藥),禁食或過度運動。
與心因性厭食症不同的是,心因性暴食症的人體重會在屬於他們年齡和體重的正常範圍內。但和厭食症患者一樣,他們往往擔心體重增加,想拼命地減肥,並強烈的對自己身體的大小和體型不滿。通常,暴食行為是秘密進行的,因為它往往伴隨著自我厭惡或羞恥的感覺。暴食和清除的週期行為通常在一週中重複幾次。和厭食症相似,心因性暴食症的人往往也存在心理疾病,如憂鬱,焦慮和藥物濫用問題。許多暴食症患者因為清除的行為而產生疾病,包括電解質不平衡,腸胃病,口腔和牙齒相關的問題。

其他症狀包括:

[bulletlist]

  • 慢性發炎和喉嚨痛
  • 在頸部和頜下的腺體腫大
  • 吐出來的胃酸會腐食牙齒的琺瑯質造成敏感性牙齒和蛀牙
  • 胃食道逆流症
  • 濫用瀉藥使腸不適和發炎
  • 濫用利尿劑使腎臟出現問題
  • 清除行為而產生嚴重脫水

[/bulletlist]

如同心因性厭食症一樣,心因性暴食症的治療組合了許多方式且需依據個人的需求。為了減少或消除暴食和清除行為,病人可能接受營養諮詢和心理治療,特別是認知行為治療(CBT),或遵照醫囑用藥。一些抗鬱劑,如Fluoxetine(Prozac百憂解),這是唯一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認可去治療暴食症的藥物,也可以治療憂鬱和焦慮的患者。它似乎也有助於減少暴飲暴食和清除行為,減少復發的機會,並改善飲食態度。CBT已經證明能針對治療暴食症的暴食、清除行為和飲食態度做有效的改善。治療可以用個人或團體的方式進行。

三、暴食症

暴食症的特徵是會經常性的暴飲暴食,且在發作期間會感覺攝食行為失去控制。不同於心因性暴食症的是,暴食症的人不會出現清除行為,過度運動或禁食。因此,暴食症的患者往往是超重或肥胖。暴食使他們經歷罪惡感,羞愧和憂傷,而導致更多的暴飲暴食。暴食而肥胖的人往往也存在心理疾病,包括焦慮、憂鬱、和人格疾患。此外,肥胖和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疾病之間的關係也已被詳細記載。
暴食症的治療和心因性暴食症的治療方法相似。Fluoxetine等抗鬱劑可能會降低暴食症發作,並幫助減輕部分患者的憂鬱。也可能開給暴食症患症抑制食慾的處方。心理治療,特別是CBT,也被以個別或團體的方式應用於暴食症的心理根源問題的治療上。

治療

研究人員尚無法確定飲食疾患的根本原因和本質。不像神經系統疾病可以確認為特定的大腦病變,飲食失調可能受到大腦系統內異常活動的影響。隨著越多認識到,精神疾病是腦部疾病後,更多的研究人員使用現代神經科學和現代心理學的方法,以期對飲食疾患有更深入的了解。

文章來源:NIMH;翻譯-松德精神科診所實習生;林耿立醫生校閱
http://www.nimh.nih.gov/health/topics/eating-disorders/index.shtml

廣泛性焦慮症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

七月 17th, 2011 Posted in NIMH, 恐慌症, 焦慮症

什麼是廣泛性焦慮症?
廣泛性焦慮症是焦慮症的一種,其主要徵象為長期焦慮、極度擔心和緊張,即使當下沒有顯著或甚至無任何引發焦慮的因素。

症狀
廣泛性焦慮症的人不會動搖他們的信念。他們所擔心的情緒會伴隨著生理表徵,如勞累、頭痛、肌肉緊蹦、肌肉痠痛、吞嚥困難、發抖、痙攣、易怒、流汗和臉部漲紅等。

治療方式
對於廣泛性焦慮症,已有良好療效的治療方式,而相關此症狀的研究也不斷的更新,以更進步的療法來幫助人們處理廣泛性焦慮症,讓患者能迎向豐富滿足的生活。

尋求協助:服務據點
您週邊的精神健康治療單位,或者NIMH(美國衛生局)臨床據點,或者其他專業的服務組織。

文章來源:NIMH(美國衛生局);翻譯-松德精神科診所實習生;林耿立醫生校閱

http://www.nimh.nih.gov/health/topics/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gad/index.shtml

退休前後的心理調適 [重拾退休後的熱情,開創新局! Don't retire but "re-fire"!]

六月 25th, 2011 Posted in 其他資訊

Don’t retire but "re-fire"!
(註:re-fire在此意指重新點燃熱情,或再解雇一次,有雙關語之意)

建國一百年,除了象徵「百年好合」和跨越里程碑,朝向新的世代開展的意義以外,還點出了一個事實。從台灣光復以來,第一代從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政權回歸中國民國政府後出生的嬰兒潮世代,再過3-5年即將屆滿65歲退休。這個世代在民國六十幾年到八十幾年之間,經歷了「台灣錢淹腳目」的經濟榮景,不僅得到了實質的金錢報酬,也在各大企業崛起的過程中,站穩了關鍵的領導位置。所以,根據專業投資理財公司-CFD啟富達國際,於「2007國人投資理財認知大調查」結果,得知有七成的國人進行投資理財的規劃。引藉此觀念,各大金融機構在開辦新商品時,已早先一步看到嬰兒潮退休後需要相當的財力以支應剩餘沒有工作的日子,而推出各式各樣的關於退休資產規劃的金融商品,打出「完善的保障規劃,是建立退休計劃基石」的口號。

當所有鎂光燈聚焦在「退休金融商品」上的同時,是否有人關心退休者的心靈適應?退休後有足夠的財力支付生活需要,有閒暇的時間,應該很快樂的人們,他們心裡在想些什麼?大多數長時間投注所有心力於工作的人們,人生如同馬鞍一般,代表工作的橫向位置穩如泰山,代表生活、健康、興趣、婚姻等的縱向位置搖搖欲墜。所以,多數退休者在屈臨退休之時,會面臨極大的恐懼,思考著:不再從事工作而脫下西裝的自己,到底是誰?為了逃避面對這樣的景況而開始積極的尋求事業的第二春,防止自己在雞尾酒會的問題裡,談到“最近過的好不好?”“現在在做什麼呢?”等問題時會感到羞愧。他們一想到退休後無事可做,未來二、三十年坐在椅子上等待身體老化,好似行星隨著年華老去而墜落一般,心裡就極度的抗拒「退休」。他們高喊著,我們不要退休,只是必須規劃人生的下半場。

現階段在台灣,退休規劃師還不盛行;在美國,當你在Google蒐尋時會得到很多相關資訊。但美國政府尚未對退休規劃師實行法規規範。很多人說他是這方面的專家而收取高額的費用,彼此競爭客戶。他們教你一些在網路上和他人保持聯絡的技巧,訪問你身邊最了解你的親友、員工,幫助你找到自己的優勢、劣勢,再結合人格、興趣測驗,最後為你做整體的心理評估並提供你一些退休建議。

但評估和建議通常指出一直以來的生涯方向,對於退休規劃卻沒有任何幫助。例如:美國財富雜誌(FORTUNE)中的一個案例,高階的財務執行長,退休規劃師所提供的心理評估報告為:他是一個很優秀的領導者,在組織中扮演很稱職的角色。這樣的結論,只是支持他再陷入用另一個工作來填補退休空虛生活的迷失,而無法幫助他真正跳脫工作就是所有人生價值的漩渦,進而找到真實的自我!

或許,你認為自己並不是有豐厚資產的退休者,仍然需要為著生計擔憂,沒有心情去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下半場。但美國詩人Robert Frost說:「你的興趣和職業如同眼睛一般,看似兩者,卻看到同一個風景。」一個曾成功引導客戶將興趣結合進入退休生涯的退休規劃師Waxman也提醒我們,退休後並不是無事可做,而是要朝向能夠引起熱情的事務邁進。要注意的是,我們身上都有一個袋子,裡面可能裝滿責任、挫折、回憶、興趣等,如果你背了太重的袋子,需要去找到把它打開的鑰匙,重新檢視裡面東西的去留,讓袋子與我們的身量相稱。所以他幫助客戶Citron回憶起過去自認為是文藝復興青年的美好時光,在退休後重新找回文字創作的熱情,完成了小說、劇本等創作,成為將興趣結合到職業的文字工作者。

曾撰寫「人生組合」一書的作者Corbett’s諄諄告誡我們,退休是每個人都必需面對的重要生涯歷程。年輕的時候,我們未曾深思這件事的重要性。當你年老之時,意圖尋找卻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能夠把熱情點燃的種子,它的培育和尋找的線索都來自過去的經驗。所以,如果你現在很忙,沒有時間去學習和興趣有關的課程,那就找和它相關的事來做吧!例如:沒有時間上鋼琴課,那就去聽場音樂會!儘量讓自己的人生組合如同投資理財組合的聖經法條:「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般,將你的熱情擴大到工作以外的興趣、家庭、社區等。

下一場雞尾酒會時,你可能會聽到「你退休後的職業興趣是什麼呢?」這或許是跨越百年後,另一個鎂光燈的焦點。

邊緣性人格障礙

五月 10th, 2011 Posted in 憂鬱症, 藥物戒治, 躁鬱症

在門診中,精神科醫師常常會遇到的壹些最具挑戰性的病人,林醫師之後會慢慢與大家討論這個越來越多的疾病,下面是一些簡介(摘錄製某校)加上我改些一些內容。

邊緣性人格障礙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邊緣性人格之定義

邊緣性人格障礙症處於精神病及精神官能症的邊緣地帶,其情緒行為與他們之間的關係,或自我形像十分不穩定。盛行率1~2%左右,女性約為男性之二倍,患者大多是家族史中有較多的酒精、藥物、重鬱症的病史。始於成人早期之前,在各種環境背景下表現的一種廣泛模式,對人際關係、自體形像、情感表現極為不穩定,且非常容易衝動。

表現下列各項中五項(或五項以上):

[itemlist]

  1. 瘋狂努力以避免真實或想像中的被放棄
  2. 不穩定且緊張的人際關係模式,特徵為變換在過度理想化及否定其價值兩極端之間。
  3. 認同障礙:自體形象(self image )或自體感受(sense of self)持續明顯不穩定。(不喜歡自己,這包括外在與內在)
  4. 至少兩方面可能導致自我傷害的衝動行為。
  5. 一再自殺的行為、姿態、威脅,或自傷行為。
  6. 由於心情過度易於反應,情感表現不穩定。
  7. 長期感到空虛。
  8. 不合宜且強烈的憤怒,或對憤怒難以控制。
  9. 暫時性與壓力源相關聯的妄想意念,或嚴重的解離性症狀。

[/itemlist]

邊緣性人格之臨床特徵

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患者經常處於危機狀態,經常有情緒的波動,經常一下子好辯激動,轉眼間又憂鬱哭泣,一會兒可能覺得感受不到自己的感覺。因為這群人既依賴又充滿敵意,他們相當依賴周遭親近的人,但當其依賴無法滿足時,則表現強烈的憤怒,因此難以維持深度而親密的關係,意即他們對人的觀感陷入全好或全壞兩極端中,旁
人可給予他關心注意,使之有安全感之時刻,便將旁人理想化;但當旁人的付出不能符合其需求時,便對之充滿憤怒嫌惡與批評;反之,他們極怕被依賴的對象所背叛,往往激起對象的生氣憤怒,或率先背叛對方,以測試對象的容忍程度,當對象果真離開他後,他則陷入極大的情緒混亂中,並強化世界無人可信賴,自己是空虛孤獨的存在信念;另一方面他們缺乏自我認同,故無法忍受獨處的孤寂,有長期的空虛感,為了避免空虛孤寂,他們可能隨意與人發生關係,或以自傷,如割腕等,排解內心的空虛無望。其生活模式混亂,社會職業功能遭受極大影響,他們的成就通常低於能力。

邊緣性人格患者的人際關係極度不穩定,對別人的評價偏向兩極,不是對他人過度理想化,就是完全否定,除了「全好」或「全壞」以外,缺乏中間地帶,容易立即轉變對他人的觀感,對別人付出往往是基於希望別人能隨時回報,只要覺得別人給自己的不夠多或不如期待中的「好」,原來的「好人」可能在下一秒鐘,就被貶低成一文不值的大壞蛋。

這類的患者常處於週期性的情緒不穩定,數小時內,就可能轉變到心情憂鬱、失落或焦躁,容易對人際間的壓力過度反應,如果出現有強烈的憤怒多半會難以控制,一發不可收拾;由於對「自我」的認同感不穩定,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對未來的目標與價值判斷出現戲劇化的大轉折。

最令醫護人員頭痛的是,患者經常一再出現衝動性的自傷或自殺行為,例如割腕、吞安眠藥、酒精或藥物濫用、暴食、發洩式的瘋狂購物、下次相遇往往又是因為割腕、服藥過量被送來急診室。如此一再惡性循環,有時因此弄假成真,因而喪失了寶貴的生命。

邊緣性人格患者也常出現暫時性的解離行為,及輕微的精神症狀。個案在自傷時會忘了疼痛,割腕到流血卻反而有得到解脫的感覺。以及一些活著的感覺或是快感,通常這些病人割腕時不會痛,喜歡看到血流出來的樣子。

邊緣性人格的患者常常合併憂鬱症、焦慮症、暴食症,以及酒精或藥物濫用。情緒高低起伏實在太大。

以往認為邊緣性人格的形成和童年分離,或受虐等創傷經驗有關,而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邊緣性人格存在生物學上的因素。以新一代的抗憂鬱劑、抗焦慮劑,或低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配合心理治療,可以使患者在情緒的穩定上大幅改善。可能在您身邊就有許多人際關係充滿不確定感的邊緣性人格個案,鼓勵這群飽受空虛之苦的朋友到精神科求診,就是幫助他們好好面對自己、解決人際問題的第一步。

治療方式

一、藥物治療

邊緣性人格患者伴發憂鬱時可給予抗鬱劑。如接近精神分裂症譜即分裂病性邊緣(schizotypal borderlines)或出現短暫精神病發作時,可用抗精神病劑。一些邊緣性人格患者似與顳葉癲癇有重疊,則可應用癲通(carbamazepine)等藥物。

二、心理治療

這類患者相當難治療,支持性的心理治療很重要,且是治療的第一步必須要做的。因為不容易與人建立關係,治療很難成功,但如果努力與患者維持正向關懷,也有治療成功的案例,因此要有長期治療的打算,也很可能在多年的支持性心理治療之後,才能開始真正的治療。

失眠人生- 談失眠的成因與治療

四月 2nd, 2011 Posted in 失眠, 恐慌症, 自律神經失調

*歡迎林佳洋醫師加入松德精神科團隊,專長包括失眠、恐慌、自律神經失調等

[精神科主治醫師/林佳洋]

有人一就寢,兩隻眼睛就瞪得大大的,想東想西就是睡不著,「羊」都數到幾千隻了也沒用;有人明明就是睡著了,偏偏一點點風吹草動,就會從美夢中清醒,彷彿一夜起床了好幾遍;有人腦袋像裝了定時器,時間一到自然會醒,可惜這個定時器常常一兩個小時就響一次;有人生平行事光明磊落,但是就像中邪了一樣,每天晚上惡夢連連,該死的是起床後夢的內容還記得一清二楚。

您是否也有類似上述幾個案例的困擾呢?「失眠」其實是病患前來精神科門診最常見的主訴之一,長期失眠不但會造成白天精神不濟、容易疲倦、情緒易怒、和工作效率不佳,更有甚者會出現黑眼圈,影響儀容觀瞻,就如同某知名提神飲料的廣告,一天到晚被同事親友調侃「你累了嗎」。除此之外,失眠也可能會導致內分泌失調、記憶力衰退、免疫功能下降等等嚴重的併發症。所以身為「失眠人生」的男女主角,如何遠離失眠的糾纏,惡夢的糾結,「熊貓眼」的糾葛,您不得不知。

生理因素

更年期

更年期的階段身體裡的內分泌會開始大量出現與年輕時不一樣的調整與改變,常常會同時出現自律神經失調或失眠等等的併發症。建議年屆更年期的朋友,如果有上述的困擾,應該主動尋求精神科醫師和婦產科醫師的協助。此外,更年期並不是女性的專利,男性一樣有可能出現類似更年期的轉變,所以在這邊也要提醒所有的男性朋友們千萬別忽略了自己的健康。

睡眠呼吸中止症

體型肥胖者為高風險因子,病患常常會覺得在睡夢中驚醒,白天易疲勞,晚上怎麼睡就是睡不飽。此種失眠類型最忌使用坊間常用的鎮定劑或安眠藥,因為可能會惡化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情,甚至出現呼吸抑制的嚴重後果。建議可以前往神經內科、胸腔內科、家庭醫學科或精神科門診篩檢,切勿自行到藥局購買安眠藥服用。

物質濫用

在台灣最常見的莫過於是酒精,其他如:安非他命、搖頭丸、海洛英、K他命等等,都可能是造成長期失眠的元兇。上述物質的使用者有些在初期會覺得有助眠的效果,但長期來說均會影響到中樞神經,導致睡眠結構的破壞,病患常主訴「睡沒兩個鐘頭就醒了」、「淺眠」、「一直做夢」。所以使用非醫療藥物的物質來幫助睡眠,往往只是「飲鴆止渴」,到後期還會出現成癮或情緒障礙等等的併發症。建議有物質濫用習慣的朋友,應該主動改變生活習慣,甚至諮詢專業醫師協助戒治。

心理因素

失眠常常不會單獨出現,情緒障礙是其中最常見的合併症之一,舉凡焦慮症、恐慌症、強迫症、憂鬱症、躁鬱症、精神分裂症等等,都可能是失眠背後的主因。很多人在傍晚時就已經「提前」擔心今晚會失眠,彷彿自己是魔術師,每天都在催眠自己「我會失眠」,光是這種擔心就足以讓人「未戰先怯,未睡先醒」。在台灣,有情緒障礙者往往不好意思向他人傾訴,如果是男性,壓抑情緒的狀況就更為嚴重了。所以如果您自己或您的家人有情緒方面的困擾,一定要尋求專業精神科醫師的協助,接受如抗憂鬱劑、情緒穩定劑、抗精神病藥物等等之藥物治療或各種合適之心理治療療程,絕對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自行長期服用安眠藥往往會導致成癮的後果,安眠藥越吃越多,失眠不見得有改善,反而賠上自己的健康。

環境因素

長期失眠的患者常常有不良的睡眠衛生習慣,如果能夠改正回來,失眠有可能會不藥而癒。常見的良好睡眠衛生習慣有以下幾種:

一、不在夜間服用刺激性的飲料,例如:茶、咖啡、可樂等等,最好能夠戒除,如果一定要喝,建議最晚傍晚之後就不要再飲用了。

二、勿在床上習慣性的看書看電視,以免導致躺床後也沒有睡意。

三、萬一失眠,勿在床上躺太久,以免導致一看到床就聯想到失眠,入睡困難超過30分鐘,應該起床從事無聊的事情培養睡意,或練習腹式呼吸及肌肉放鬆。

四、洗澡完通常精神亢奮,時間不要跟就寢時間太近。

五、不在睡前收看容易誘發自身情緒激動的電視節目,例如:政論節目、靈異節目,可以聽聽柔和的音樂放鬆心情。

六、不在睡前做仰臥起坐、伏地挺身等等健身運動,以免睡意全消。

七、午覺不要睡太久,至多不要超過30~6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