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德精神科診所 林耿立醫師的心情文章

台北精神科與身心科健保診所 心理諮商
Home » Posts tagged '身心科醫師,憂鬱,哀慟'

過度哀慟 可找醫師幫忙 ( 2008-04-04 ):轉載自由時報

四月 7th, 2008 Posted in 失眠, 憂鬱症 Tags: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在這個特別的節日中,除了表達對於先祖的懷念之外,似乎還多了一些哀愁。

 

摯愛的人過世,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生命中難以承受之痛。面對死亡事實時,哀慟者通常會先感覺到震驚,陷入麻木的狀態,思緒也暫時陷入混亂、無法思考,覺得不知所措,甚至不願意承認親友的過世,接下來難過、悲傷的情緒會一一出現,哀慟者會有強烈的失落感、情緒低落、毫無食慾、不想跟任何人說話、對什麼事都沒有興趣等類似憂鬱的狀態。

 

哀慟者的思緒中,會充滿著對死去親人的強烈思念,而這段期間失眠的困擾也常會出現,可能會難以入睡,半夜會醒來,或是早醒而無法再入眠。

◎哀慟反應與憂鬱症的症狀很像,該如何區分?何時去尋求專業精神科的幫忙?

 

●哀慟的時間太久:通常哀慟歷程一般會持續6個月到1年的時間,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每逢幾個重大的節日,或是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如過年、中秋節、死去親人的生日、結婚紀念日等),哀慟者會特別想起過去與死者一起度過這些日子的種種記憶與情景。

一般而言,超過1年以上的哀慟反應是比較不尋常,有些個案經歷親友過世之後2、3年以上,仍然處在一個憂鬱的狀態,這時就需要周遭親友關懷與積極介入。

●悲傷期的反應過於病態:例如反覆想到要隨著親人一起死去、自殺,或是失去工作能力等;或是不願意承認親友的死亡,一段時間後,桌上還是擺著原本的碗筷,不管他人反對,仍堅持親友存在人間等。

●出現精神病症狀:例如嚴重的幻聽,好像已去世的親友在跟他對話,妄想親友在哪裡等他,要去找過世的人等,一些脫離現實的情形。

哀慟者在經歷一段約2、3年的時間後,通常已經回復到原先的功能,能有一個正常的社交活動,工作、家庭、事業都慢慢進入軌道。

 

如果還有一些類似憂鬱症狀,或是不斷有身體化症狀,例如出現和親友一樣病痛的表現(譬如親友因罹患胃癌過世,而哀慟者不斷有肚子痛、消化不良的症狀出現),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由專業醫師幫忙,不論是給予抗憂鬱劑,或是經由心理諮商的方式去探討哀慟反應,均有助於順利度過哀慟反應。

 

(作者為台北松德診所身心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