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德精神科診所 林耿立醫師的心情文章

台北精神科與身心科健保診所 心理諮商
Home » Search results for '廣泛性焦慮症'
Search Results for ‘廣泛性焦慮症

廣泛性焦慮症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

七月 17th, 2011 Posted in NIMH, 恐慌症, 焦慮症

什麼是廣泛性焦慮症?
廣泛性焦慮症是焦慮症的一種,其主要徵象為長期焦慮、極度擔心和緊張,即使當下沒有顯著或甚至無任何引發焦慮的因素。

症狀
廣泛性焦慮症的人不會動搖他們的信念。他們所擔心的情緒會伴隨著生理表徵,如勞累、頭痛、肌肉緊蹦、肌肉痠痛、吞嚥困難、發抖、痙攣、易怒、流汗和臉部漲紅等。

治療方式
對於廣泛性焦慮症,已有良好療效的治療方式,而相關此症狀的研究也不斷的更新,以更進步的療法來幫助人們處理廣泛性焦慮症,讓患者能迎向豐富滿足的生活。

尋求協助:服務據點
您週邊的精神健康治療單位,或者NIMH(美國衛生局)臨床據點,或者其他專業的服務組織。

文章來源:NIMH(美國衛生局);翻譯-松德精神科診所實習生;林耿立醫生校閱

http://www.nimh.nih.gov/health/topics/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gad/index.shtml

心慌慌的恐慌症

“醫師呀,這已經是我這星期第三次來急診室報到了,剛剛突然間心臟又跳的好快,胸口悶悶的呼吸不到空氣,會不會是得了什麼嚴重的心臟病?血壓太高中風還是快死掉了?你看,現在弄得急診室的每一個護士小姐都已經認識我啦,心情也跟著很不好,每天都擔心何時又要發作掛急診。自己最近去做全身健康檢查,抽血、心電圖、超音波、斷層掃描也都做啦,後來連正子攝影和核磁共振也花錢,忍痛做下去;但是每項報告都說我很健康。內科跟急診室醫生也說一切正常,該不會是醫師誤診,有什麼嚴重的病醫師沒看出來。有些醫師說我是換氣過度症候群,有的說是輕微的二尖瓣膜脫垂,只要定期追蹤吃藥就可以,可是這些症狀還是一直不斷的出現,好擔心自己會突然死掉。心情好低落,現在連工作也做不好,家人也受到很大的影響,每個人都跟我說是自己太緊張,是我自己的問題,要我放輕鬆。現在連我家人都不諒解我,覺得我在裝病,也因為我常常要跑急診的事,現在弄得家裡雞犬不寧。

這是精神科醫師在看診時常常會聽到的恐慌症病人的自我病情陳述。恐慌症的主要症狀包括在事先毫無預警情況下,突然發生極度的恐懼、害怕和不適感,有心悸、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冒冷汗、呼吸困難、喉嚨有異物感、頭暈反胃、手腳或是頭皮背部發麻、有刺痛感、覺得自己快要死掉、快失控、或是四周事物不真實感。病患多半會有預期性的焦慮,擔心害怕下一次恐慌症發作的時間和症狀;有些則是會擔心會不會發瘋,失去自我控制能力,或是心臟病發作等等;有些病人會隨身帶著藥物,讓自己更有安全感;或是不敢出遠門,不敢離開醫院或是家裡遠一點的地方,不敢坐公車捷運或是搭乘電梯,也會避免開車出遠門上高速公路,不去大賣場或是百貨公司人多空間狹窄的地方,會擔心在這些場合”自己萬一發生不幸的事”,會沒有人可以幫忙急救,或是救援來的太慢等等災難性的思考。也就是一部分病患會合併有懼曠症的情形發生。 根據研究統計發現,約有九成的恐慌症患者合併有重度憂鬱症,廣泛性焦慮症等等在內的精神科疾病。其中跟憂鬱症的關係更是占了三分之ㄧ以上。 病因上,可能與某些近期壓力的生活事件相關,諸如離婚、親友過世、感情問題、或是課業過重等等。性別方面以女性的發生情形較多,年齡基本上是二十五左右會發生,但是臨床上仍是常見到更年長才出現症狀的病患。另一方面,遺傳上的因素所占的比例也相當高。

診斷上可以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專業臨床判斷,排除其他可能的生理病因,尤其是一些內科及神經科的疾病例如甲狀腺亢進等等。而治療上則可以先以抗焦慮的藥物快速緩解病人身體的不舒服以及心理上的焦慮緊張害怕,增加病人對自己和醫師的信心,在足夠劑量的原則下,時間大約是一兩天左右,病患即可在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時再以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從內分泌系統上提升病患腦部賀爾蒙的濃度,雖然研究指出其效果也許優於抗焦慮藥物,但是因為效果較慢出現,建議初期是以兩者併用的方式給予病患服用。約幾個月後,在醫師的指示下逐漸減少抗焦慮藥物的劑量;至於血清素抑制劑則是建議病患能持續服用至少約一年的時間。除了藥物之外,其他的治療方式還包括以行為治療方式,諸如肌肉放鬆、腹部呼吸、曝露治療。認知治療包括有教導病人正確的認知以及有效的資訊等等,都可以收到一個相當好的療效,使病人在認知上不會對疾病有過多的焦慮和害怕。

有些研究指出恐慌症可能會在一些壓力事件下復發,大約30%到90%的人在停用藥物的情形下會復發而呈現慢性化的情形。但是假如能有效的整合抗焦慮藥物,血清素抑制劑及認知行為治療,相信絕大多數的病患都能獲得有一定程度的照顧和緩解。 最後,建議病患以及家屬幾項重要的結論:恐慌症是不至於對生命造成威脅的精神官能症之ㄧ,也不是精神病。但是症狀容易讓病患及臨床醫師誤以其他疾病的方式診斷及治療。

而病患及家人的認知,例如認為這是不可告人的精神病,或是病患認為如果我跟親友說,別人會相信嗎?這樣會因為羞於啟齒,而延遲就醫耽誤最佳治療時間。尤其是很多親人朋友不了解病因會勸病人”放輕鬆點,你沒病是想太多了,”這些話反而會加重病人的壓力和增加不被了解的感覺。 建議與精神科醫師討論,儘量避免只靠藥物治療或是深信單一心理治療,每一位專科醫師都有他的經驗,而病患和家屬也有都有他自己偏好和適合可以接受的治療,如何找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則有賴於病患和醫師之間的溝通,以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台北松德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  林耿立